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

寧滬秋行 (十三) 明孝陵‧入

6.11.2012 (南京:晴)
從中山陵前往明太祖皇陵(明孝陵)車程僅是五至十分鐘左右,下車後我們便先行往售票處購買入場卷,這個景區須收費,每位為七十元正。然而,這裡提供套票優惠,以八折左右價錢購買二大景區的門票,包括皇陵及附近的靈谷寺,還有包了一張中山陵外的中山音樂台門票,票價為一百元多。由於我們也將會前往靈谷寺,因此一次過在這裡購買套票,又快捷又較經濟,實為不二之選。
購票後,我們便正式進入明孝陵景區。這個皇陵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葬的陵園,是中國明陵之首,其建築、構造及佈局等影響了明清兩代500多年帝王陵寢的形制,它們都按南京明孝陵的規制和模式營建。不得不提的是明太祖皇陵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,並和其他明代皇帝陵(十三陵)列入世界文化遺產。明孝陵另一個特色是神道在我國帝王陵中唯一不呈直線,而是呈環繞孫權墓的梅花山彎曲形狀,並沒有刻意將孫權墓遷出。
通常進入皇陵,沿神道依次有:下馬坊、禁約碑、大金門、神功聖德碑碑亭、御橋、石像路、石望柱、武將、文臣、欞星門。過欞星門折向東北,便進入陵園的主體部分。這條正對獨龍阜的南北軸線上依次有:金水橋、文武方門、孝陵門、孝陵殿、內紅門、方城明樓、寶頂等建築,可惜很多地方被太平軍攻下南京後所破壞,現僅存下馬坊、禁約碑、內紅門、碑亭中壁、石像路、方城明樓下部等磚石建築。
正常來說,我們應該經下馬坊一直往寶頂入皇陵,可是我們由中山陵乘接駁專線到來,下車地點卻是在孝陵的東方,並非正門,因此我們進入孝陵時已是金水橋位置,所以我們這次並沒有按「正常」次序進入孝陵參觀,而是由中間位置開始,入先寶頂再經金水橋、欞星門、神道離開。雖然次序有所調整但無損我們參觀的心,文化遺產明孝陵,我們終於來到了。
我們先在金山橋拍攝廣角相片,這裡一直路通往寶頂,路兩邊都樹木林立,肅嚴成了孝陵的守衛,守護皇陵,及後我們一步一步前往文武方門。文武方門,是通往皇陵的第一重宮門,是孝陵的正門,紅牆黃瓦,就好像故宮一樣,風格甚似,難怪有人說北京故宮昔日也是參照南京皇城、明孝陵建築風格,真的有點神來之筆。既為明代開國皇帝,總有過人之處,包括皇陵。外觀孝陵的規模比起我曾參觀過的北京定陵(萬曆帝皇陵)更美更大,較為風光,保留下來的也較多較完整。
我們在文武方門拍攝了一會兒後便正式踏進孝陵中心區域,這裡樹蔭林立,空氣清新,環境清靜,坐北向南,附近還有玄武湖,有山有水,風水寶地,皇陵選址於此,實為明智。其後我們到達碑殿,昔日這裡是皇陵中門,但毀於戰火中,後來清朝在這裡改建碑殿,並豎立了石碑,下有馱碑龜趺,它的脖子出奇地短,清康熙皇帝曾於南巡期間多次拜謁明孝陵,並在石碑上書「治隆唐宋」四個鎏金大字,治隆唐宋是指明太祖治國方略超過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趙匡胤,足見康熙皇帝對明太祖是如此的尊敬。
明太祖朱元璋,其為人是如何,後世已有公論,無疑他絕對一個英明的君主,但借故殺害昔日好友、戰友,甚至無辜的人,殺無赦,同漢高祖劉邦一樣,絕不善待功臣,或許他們都是平民出身有關吧,為得帝位不惜出賣身邊的人,劉邦出賣項羽,朱元璋出賣戰友,絕不仁慈手軟,行事並不光明磊落,同小人並無分別,在我心中,朱元璋既是明君亦為暴君,但整體來說功大於過,平定元末民變,驅除蒙古,光復漢人江山。
碑殿之後是孝陵殿(享殿),孝陵殿是供奉朱元璋及馬皇后神位,可是已毀於戰火,尚存三層須彌座台基,台基四角有石雕螭首,尚存六塊浮雕雲龍山水大陛石,從上述遺址來看,足見當時該建築之宏大。現存建築是清朝重建三小間享殿,現為明孝陵史料陳列室,展出了不少明代資料,供遊人參閱。我們一行人在這裡停留了一會兒,拍攝四周景色及建築,也在這裡呼吸一口新鮮空氣。
我特別拍攝了一些古樹及遺址建築,經戰亂後保存至今,實屬難得,戰後荒蕪,但絕處逢生,生機處處。戰火後的皇陵並沒有進行大型重建,皆因清政府後期政府無能,國家財困,加上要應付很多不公平條款、賠款,再無餘錢去修復,何況明太祖乃是明朝的皇帝,清朝再「復報君父之仇」、「善待明宗室」都好,也不可能用大量人力物力幫前朝皇帝修皇陵吧。
無論是殿、地基等,都甚有故宮風格,這裡或許是朱元璋死後,仍能繼續在自己的「皇宮」長眠,萬年無期,千秋萬世吧。由這裡前往寶頂仍有一段距離,為免延誤行程,因此我們不再久留於此,繼續行程。


1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