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

遊廣州‧官洲 (廣州國際生物島)

22.8.2011 (晴)
是日早起,並未進食早餐便與親友一同前去官洲,據稱官洲現被廣州政府投資改造,打造為「廣州國際生物島」,前去該處只能乘坐地鐵,那是因為並沒有修建行車大橋,以前亦只有坐船渡江才能到達,交通不便。
到達官洲共花了半小時,地鐵人多班次少,車廂數量少使地鐵客流量極大,相當擁擠不已。下車後,站外只見有花園廣場,沒有上蓋平台,公園只有小橋流水,種植小樹為主,樹蔭不能遮掩著我們,太陽直接曬著我們,熱力萬分。
雖然公園後山建有小徑供遊人上山飽覽景色,但是小徑旁示站著一個牌,寫明不准私下上山,違者自誤罰錢。雖然此處名為旅遊點,但並沒有收費,既是政府打理的,當然要為市民遊人開放,也沒理由不比遊人上山一看吧,還要罰錢?想必山上必有問題,或是尚未完工吧了.......
太熱容易中暑,只好找陰涼地方稍作休息,補充水份。
雖然如此,但無損我攝影之心,繼續向前去。由於公園仍在建設當中,沒有什麼看頭,終小遊半小時左右便乘地鐵返回琶洲站,轉乘前往公交巴士到黃埔古港去。

文化行者‧初登東坪洲

28.8.2011 (煙霞)
在吉澳登船後前往東坪洲需時約一小時多,船程途中,有的影友早已疲累不已,在船上閉目養神稍作休息,有的則繼續迎接著海風的吹送,接受大自然的洗禮。船程途中,因能見度較低,也有煙霞,所以可觀性較低,而我亦始在船上休息一回....
 
船到達東坪洲已是下午三小時多,由於東坪洲面積較大,為免影友因體力不繼而未能完成全島遊,故兵分二路,一是全島遊、二是只前往更樓石等著名景點遊覽,雖然大多影友背著重型裝備,大部份的影友也只參予前去更樓石,並沒全島遊,而我與二名友人亦以此參觀方式前去。
邊深入東坪洲各小村落,只見不少破舊村屋及士多,島上居民不多。步行前往更樓石途中,由小路走落石灘,石灘夾雜了大岩石及沙粒,其中大岩石區乃是香港國家地質公園的一部份,不少遊人到此島除了感受大自然及寧靜外,不少地理科研愛好者也會到此研究岩石結構,亦有不少遊人一嘗到此參觀地質公園乃是何方神聖。
雖然此島列入了香港國家地質公園一部份,亦為海岸公園區域保護區,但是政府並沒有在此島建立訪客中心,而且距離市區實在太遠,缺乏宣傳,難以吸引外地的地理愛好者到此看多年歷史的岩石,甚至連本地人也甚少到訪此處,實在令國家地質公園的名號大為失色不少,政府應多作改善。
雖然此島四面環海,但是悶熱的海風送至,汗流浹背下實在相當辛苦,因此到達更樓石景點後,只跟友人作拍攝岩石特寫及稍作停留,及後便收拾裝備,回頭向著碼頭方向去,中途遇上了不少同團影友在不同位置設了腳架,在岸邊拍攝海浪。
由於實在太熱,實在不宜再作戶外拍攝,在下午五時左右,我與友人在島上某士多稍作休息,購買了飲品並在海邊坐下,邊吹吹海風邊喝飲料,等候至六時便返回碼頭,與團友集合,準備乘船返回馬料水,結束是次一天文化行者之遊。

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

文化行者‧吉澳小遊

28.8.2011 (煙霞)
經歷半小時的船程,終到達吉澳。由於離深圳較近的關係,團友們的手機若有漫遊服務的話,信號大多數會變成中國移動或是中國聯通,而沒有任何漫遊服務或是一卡多號的團友,手機接近無信號,不能打出或接收電話,與外界隔絕。
下船後便到吉澳某食店用午餐,午餐雖然份量不多,味道因人而異,而店空間感較少,難以坐得舒服,食店幸有一道招牌菜手打墨魚丸,入口彈牙,拾回不少分數,總括來說是次安排不過不失。另外,團餐沒有包送餐飲,團友們紛紛在吉澳大街上購買不少解暑飲料,而友人則購買了啤酒、雞骨草解暑。
沿著大街向前走,大街上行人不多,僅是同團參觀的影友居多。島上人煙稀少,舊屋居多,大多人去樓空,日久失修,大為失色不少。我們只能當作拍攝古村及記實為題,走馬看花地前去天后宮參觀,中途導遊介紹吉澳的歷史,亦有團友購買了手信及特產,更有的買了小食實行邊看邊食。
天后宮有數十年歷史,亦較有規模,只是吉澳島往返市區相當不便,也沒有大的旅遊境點,更加不是政府的地質公園一部份,因此認識此島的人不多,只有當地數十戶村民前來參拜,自然了無人煙,冷清不得。
參觀過後,沿大街返回吉澳碼頭,在碼頭等候船隻到來,準備出發去行程最後一個目的地:東坪洲。

文化行者‧國家地質公園-荔枝窩

29.8.2011 (煙霞)

早起用餐,準時八時出發乘港鐵前往大學站,在大學站外與其他團友及友人集合,望見天色時晴時陰,而且起煙霞,大概難以拍攝萬里晴空的風景照。在上午九時,準備從大學站出發,步行前往馬料水碼頭。
從大學往碼頭只需十多分鐘腳程,雖然不太遠,但天氣實在悶熱,比較辛苦,有的團友更背著數支長鏡及腳架,大汗細汗,汗流浹背地前進,其忍耐能力令人佩服不已。而我只帶了遠攝鏡、廣角鏡,也具一定重量,舟車勞期,上山下海,也是相當吃力辛苦。
乘船前往荔枝窩約是一小時三十分鐘,幸坐在船的二樓,船開動時能吹吹海風,悶熱天氣一掃而空,真舒服。中途經導遊介紹下,得悉一些地質公園資訊,也聽其講解香港郊區的離島各的特色,特別是東坪洲、西貢等地,令人響往不已。
船到達荔枝窩後,影友們跟隨領隊前往荔枝窩村,進入香港國家地質公園其中一個區域範圍,雖名為國家級的地質公園,但跟國內的地質公園有所不同,特別是交通往返,動不動便是一小時多的船程,更甚是沒有定期航班,而周邊設備(如食店、宿舍等)亦一一欠奉,甚至連警察也沒有,治安亦也問題,實在難以吸引遊人到此參觀。 
在此拍攝了不少古村的相片,有廟宇及小學,然而,村民實在太少,除了各影友人,能見到的村民實在少之有少。沿著路前去紅樹林,中途看到不同種類的樹林,頗具特色。
在紅樹林附近便是岩石區,有香港有名的火成岩、沉積岩等大岩石在海邊,各人亦紛紛為其拍攝特寫,有的影友則自行離隊,在古村拍攝。
在下午十二時左右,天氣實在悶熱得很,我與友人亦返回村中廣場,在大樹下稍作休息及等候,沒有跟隨大隊前往更深入的地方拍攝,那是因為要上山走不平路,我們還是留力在稍後的核心部份 (即是東坪洲)。
在下午十二時半左右,大家返回船隻,準備前往吉澳用膳及拍攝。

2011年8月27日 星期六

遊廣州‧夜遊白鵝潭

21.8.2011 (晴)
晚膳後,再次帶備裝備前去白鵝潭,憑著天空的餘光與彩霞,取出相機拍攝數張黃昏照。晚上人流明顯較早上多,或是晚上較涼快,街坊紛紛走出來吹江風乘涼。
而碼頭附近的廣場亦有不少人在擺賣物品及設置攤位遊戲,氣氛熱鬧得很,而我則集中精神在拍照。
沿著江邊走,天色漸暗,珠江兩旁的燈飾展亮,為珠江江道指引護航,有型型色色的船隻往返接載著遊人在夜遊珠江,此處又名為是廣州八景之一的珠水夜韻,今天終於見證到了。
向沙面的白天鵝賓館那邊望,賓館已亮著燈光,乃是廣州珠江附近最光亮的地標之一,而我也為它拍攝入黑後的另一面,為它留下一點點的記錄相片,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它的夜景,也有可能是我們最後一次看它以這樣外觀示人的機會....改建後的它,會是...?
懷著不捨的心,也得離去,告別....
約是晚上八時四十五分,準備收拾裝備,沿著江邊向著芳村地鐵方向走,準備前往品嚐宵夜,享用廣州著名的艇仔粥去。

小練神鏡‧鐵路博物館

27.8.2011 (煙霞)
是日雖放晴,但全日煙霞,不宜作風景拍攝,加上氣溫頗高,實在不適合長期戶外拍攝,因此選了鐵路博物館作短途拍攝,一來較近,二來人流較少,寧靜的環境有助我耐心拍攝,也能練習新入手的手動東德蔡司鏡頭 (Carl Zeiss Jena DDR 135mm F3.5 MC)。
鐵路博物館是我由小至今常去的地方之一,這裡不但充滿了兒時的回憶,也是我作為鐵路迷,能近距離接觸的地方之一。雖然地方面積不大,但是能走上鐵軌上,邊行邊看,走進舊式車廂,感受下昔日火車的簡陋與豪華,在香港已經十分難得。
不少長者及家長帶同小孩小孫到此,講解昔日鐵路的歷史及親自經歷,博物館樹蔭立林,在樹蔭下乘涼談天說地,亦是周邊入住安老院的長者一大去處。而我先是以自動對焦的蔡司鏡頭 (Carl Zeiss 16-35mm F2.8 SSM)在此拍攝,再而改用手動鏡頭。坐在樹下,使用手動鏡頭,邊手動對焦邊調整光圈及ISO,嘗試以拍攝火車頭的特寫,由於經驗不足,一切要由零開始摸索,耐心在此處好好練習。
由於經驗不足,失敗居多,經歷一小時多的拍攝,始找到入門方法,亦能拍攝到合乎自己要求的相片,而鏡頭配合相機後,得出來的成像品質果然沒令我失望,真不愧為東德蔡司三寶之一。上鏡有待我日後多加運用,期望能拍攝出我的新方向、新要求。